微軟全新原生 Copilot 應用被指是 Edge 套殼:從 PWA 轉向“原生”,內存占用卻飆升至 1GB
微軟對 Windows 系統(tǒng)中的 Copilot 實現(xiàn)方式進行了又一次更新。

原標題:微軟全新原生 Copilot 應用被指是 Edge 套殼:從 PWA 轉向“原生”,內存占用卻飆升至 1GB
文章來源:AI前線
內容字數(shù):5558字
微軟Copilot在Windows 11上的“原生”之謎
本文總結了微軟Copilot在Windows 11系統(tǒng)上的多次迭代以及最新“原生”應用的爭議。
Copilot的曲折迭代之路
微軟Copilot在Windows 11上的集成經歷了多次重大變革。最初的側邊欄版本集成度低,隨后嘗試了兩個漸進式網(wǎng)頁應用(PWA)版本,均存在響應速度和功能完整性等問題。最終,在Inflection AI創(chuàng)始人Mustafa Suleyman加入微軟后,Copilot的設計理念轉向更像個人助理,并最終推出了所謂的“原生”應用。
“原生”應用的性能爭議
微軟宣稱最新的Copilot應用為原生應用,并將其與之前的PWA版本區(qū)分開來,強調其系統(tǒng)集成度更高,例如增加了Alt + Space快捷鍵啟動緊湊視圖。然而,測試結果顯示,這個“原生”應用的RAM消耗量驚人,在650MB到1.5GB之間波動,遠高于之前的PWA版本。這引發(fā)了用戶對其“原生”定義的質疑。
“原生”定義的模糊性
對于開發(fā)者和用戶來說,“原生”應用通常意味著本地編譯、啟動快、資源消耗少、離線功能強大等特性。然而,微軟的“原生”Copilot應用實質上是將Edge瀏覽器集成到應用內部,通過WebView2加載copilot.microsoft.com網(wǎng)頁。這使得應用體積膨脹,資源消耗增加,與用戶對高效、簡潔軟件體驗的期待背道而馳。一些開發(fā)者認為這并非真正的“原生”開發(fā),而是套殼Edge。
WebView2的資源消耗問題
文章指出,新版Copilot應用中使用的WebView2進程是導致高內存消耗的主要原因。WebView2允許開發(fā)者使用網(wǎng)頁技術構建應用,但同時也帶來了額外的資源開銷。這與一些用戶對“原生”應用的理解存在差異,引發(fā)了用戶的不滿和批評,并引發(fā)了對Web開發(fā)趨勢的擔憂,即應用程序體積膨脹和資源消耗增加,與用戶期望背道而馳。
用戶和開發(fā)者反饋
許多用戶和開發(fā)者對微軟對“原生”的模糊定義表示不滿。他們認為,這種將網(wǎng)頁技術嵌入到“原生”應用中的做法,最終導致了資源消耗的增加,并質疑了這種趨勢的合理性。一些評論指出,這種趨勢導致了應用程序體積膨脹,資源消耗增加,與用戶對高效、簡潔的軟件體驗的期待背道而馳。
總而言之,微軟Copilot的“原生”應用雖然在界面和系統(tǒng)集成方面有所改進,但在性能方面卻存在不足,引發(fā)了用戶和開發(fā)者對其“原生”定義的質疑,也反映了在AI大模型時代,軟件開發(fā)中對資源消耗和用戶體驗的平衡問題。
聯(lián)系作者
文章來源:AI前線
作者微信:
作者簡介:面向AI愛好者、開發(fā)者和科學家,提供大模型最新資訊、AI技術分享干貨、一線業(yè)界實踐案例,助你全面擁抱AIGC。

粵公網(wǎng)安備 44011502001135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