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標題:復旦首發“AI禁令”:禁止在論文關鍵環節使用AI工具
文章來源:夕小瑤科技說
內容字數:4854字
AI輔助學習:高校規范化管理下的機遇與挑戰
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,AI工具在高校學習中的應用日益廣泛,尤其體現在論文和報告的撰寫上。然而,AI工具的便捷性也帶來了濫用的問題,例如一些學生利用AI快速生成論文和PPT,導致作業質量下降,甚至出現學術不端行為。為此,眾多高校紛紛出臺相關規定,規范學生對AI工具的使用。
國內首個“AI禁令”:復旦大學的探索
復旦大學發布的《關于在本科畢業論文(設計)中使用AI工具的規定(試行)》是國內首個針對AI工具在本科畢業論文中使用的規范化管理文件。該規定明確列出了“六個禁止”,涵蓋了論文撰寫各個關鍵環節,例如禁止使用AI工具生成正文文本、數據分析、結論總結等。同時,規定也要求學生在論文中明確披露AI工具的使用情況,并保留相關材料以便檢查。復旦大學表示,該規定旨在細化AI工具的使用邊界,在有限的范圍內鼓勵學生利用AI提高效率,例如文獻檢索和圖表制作,但同時強調要避免AI替代學生的思考和創新能力。
高校探索AI工具使用邊界
除了復旦大學,其他高校也積極探索AI工具的使用規范。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聯合華東師范大學發布了《生成式人工智能(AIGC)學生使用指南》,天津科技大學則規定畢業論文中AI檢測結果超過40%將發出警示。這些規定在允許學生使用AI工具的同時,也強調了學術誠信和規范的重要性,并對AI生成內容的比例和標注提出了要求。
AI輔助學習的雙面性
許多學生表示,他們利用AI工具提高了學習效率,例如輔助文獻檢索、翻譯和語句潤色。但也有學生因為過度依賴AI而吃虧,例如論文查重率過高,或因AI生成的文本缺乏深度和原創性而被扣分。這說明,AI工具雖然便捷,但不能替代學生的思考和學術研究能力。
正確使用AI工具的建議
復旦大學教務處相關負責人建議學生在提高效率的同時,要厘清AI工具的使用邊界。在涉及原創性和創新性的環節,學生應思考,避免過度依賴AI。同時,也要學習和掌握AI工具的使用方法,在AI時代更好地提升學習效率。
總而言之,AI工具在高校學習中的應用是一把劍。高校應加強對學生的學術誠信教育,引導學生正確使用AI工具,在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,培養思考和創新能力,避免濫用AI帶來的負面影響。
聯系作者
文章來源:夕小瑤科技說
作者微信:
作者簡介:低負擔解碼AI世界,硬核也可愛!聚集35萬AI發燒友、開發者和從業者,廣泛覆蓋互聯網大廠中高管、AI公司創始人和機構投資人。一線作者來自清北、國內外頂級AI實驗室和大廠,兼備敏銳的行業嗅覺和洞察深度。商務合作:zym518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