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標題:Nature:為什么概率可能不存在(但假設它存在是有用的)
文章來源:人工智能學家
內容字數:14675字
概率:一個主觀而有用的概念
本文探討了概率的本質及其在科學和日常生活中應用的復雜性。作者認為,盡管概率在許多領域被廣泛使用,但它并非世界的客觀屬性,而是一種基于個人或集體判斷和假設的構建。
1. 概率的起源與應用
概率的概念雖然在中存在了數千年,但直到 17 世紀才得到嚴格的數學分析。此后,概率迅速應用于金融、天文學、法律等領域,并在現代科學中占據核心地位。然而,作者強調,任何數值概率,無論是科學論文中的 P 值還是天氣預報中的降雨概率,都不是對某個“真實”概率的客觀估計,而是主觀判斷的產物。
2. 認知不確定性與主觀性
文章用拋硬幣的例子說明了概率的“雙面性”:它既處理機會,也處理無知。在硬幣拋出但結果未揭曉的情況下,概率反映的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(偶然不確定性);而在結果已知但未被告知的情況下,概率反映的是對當前未知信息的認知不確定性。即使在看似客觀的實驗中,例如醫學試驗,概率的計算也依賴于主觀假設,例如觀察結果的性,這在現實中常常難以完美滿足。
3. 概率的客觀性與科學
作者指出,雖然客觀世界會檢驗概率及其基本假設,但這并不意味著概率本身是客觀的。某些假設比其他假設更有理由,這取決于我們對情境的了解和判斷。即使在科學研究中,概率分析也依賴于模型和假設,這些模型和假設本身就是主觀的,盡管它們可能被認為是合理的。
4. 對“真實”概率的追尋與局限
文章探討了頻率概率論、貝葉斯概率論等不同概率解釋的局限性,指出這些方法都難以完美地捕捉到“真實”概率。在宏觀世界中,尋找一個客觀存在的“真實”概率可能是一個無法實現的目標。
5. 務實的方法與德菲內蒂的觀點
作者贊同德菲內蒂的觀點:“概率并不存在”。然而,在實踐中,我們可以采取務實的方法,將概率視為表達我們個人或集體不確定性的一種工具。德菲內蒂的可交換性定理表明,從主觀信念出發,我們可以推導出對客觀機會的假設。
6. 結論:概率的實用性
文章以“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,概率可能并不存在——但假裝它存在往往很有用”作為總結。盡管概率的本質是主觀的,但它在科學研究、風險評估等諸多領域仍然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。
聯系作者
文章來源:人工智能學家
作者微信:
作者簡介:致力成為權威的人工智能科技媒體和前沿科技研究機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