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標題:DeepSeek被美國質疑「偷竊」,OpenAI稱掌握違規證據,論文曝突破英偉達護城河
文章來源:愛范兒
內容字數:3672字
DeepSeek:一場AI領域的“技術與倫理”之爭
春節期間,中國AI公司DeepSeek因涉嫌違反OpenAI服務條款,引發AI圈軒然。這場的核心在于DeepSeek是否未經授權利用OpenAI的模型和數據來開發自身產品,以及其在技術突破上的爭議。
數據獲取爭議:OpenAI的指控與DeepSeek的回應
彭博社和金融時報的報道指出,微軟安全研究人員發現疑似DeepSeek關聯個人通過OpenAI API大規模提取數據,OpenAI聲稱DeepSeek利用其模型開發競品,這可能違反了OpenAI的服務條款。DeepSeek方面目前尚未對此作出回應。 質疑者認為DeepSeek可能在訓練過程中使用了ChatGPT等模型的輸出數據,即使使用了模型蒸餾技術,未充分披露數據來源也存在問題。DeepSeek在最新模型R1的技術報告中否認使用了OpenAI模型的輸出數據,并強調其采用了獨特的強化學習和多階段訓練策略。
美國官方介入:國家安全調查
美國AI事務主管David Sacks聲稱有“確鑿證據”表明DeepSeek利用OpenAI模型的輸出數據,并有多名美國官員表示DeepSeek有“偷竊”嫌疑,正對其影響開展國家安全調查。OpenAI回應稱,他們已采取措施保護知識產權,并強調與美國合作的重要性。
技術突破:繞過CUDA的PTX優化
DeepSeek在早先發布的開源V3模型中,展現了其在GPU底層優化上的技術實力。通過對英偉達GPU低級匯編語言PTX進行優化,DeepSeek繞過了CUDA,實現了遠超常規CUDA開發水平的性能提升。這被認為是DeepSeek在技術上的一大突破,甚至可能撼動英偉達的護城河。
PTX優化的利弊:高性能與高門檻
PTX優化雖然能顯著提升性能,但其開發難度和維護成本遠高于CUDA。PTX需要針對特定硬件進行定制,是一種“量體裁衣”式的優化策略,這增加了開發難度和維護成本,CUDA憑借其開發便捷性和快速迭代優勢,仍然是主流開發者的首選。 DeepSeek選擇PTX優化,體現了其在技術上的冒險與突破。
DeepSeek的未來:顛覆還是挑戰?
DeepSeek在技術上的突破,引發了業界對于AI產業鏈既有秩序的討論。DeepSeek的行為,無論最終結果如何,都將對AI行業產生深遠的影響,推動技術發展的同時,也引發了關于數據安全和知識產權的倫理思考。 這場也凸顯了AI領域技術發展與倫理規范之間的緊張關系,需要行業共同探索可持續發展的路徑。
聯系作者
文章來源:愛范兒
作者微信:
作者簡介:關注明日產品的數字潮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