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GC動態歡迎閱讀
原標題:具身智能工業機器人,何必是人形?|甲子光年
關鍵字:機器人,機械,工業,質檢,工廠
文章來源:甲子光年
內容字數:0字
內容摘要:
一個柔性生產切線引發的難題與機會。作者|趙健
2023年,微億智造CEO張志琦在走訪工廠的時候,經常看到這樣令人困惑的一幕:一群工人在生產線上忙碌地工作,而工人不遠處就是一臺或者幾臺閑置的機械臂,在工廠的角落里安靜地“吃灰”。
作為工廠自動化產線的重要一環,機械臂在焊接噴涂、裝配搬運、機床上下料等環節發揮著重要的應用,理應在工廠有非常成熟的落地場景。為什么工廠不用這些花重金購買的機械臂上崗干活呢?
在與廠長交流后,張志琦恍然大悟,他將這一問題總結為“柔性生產的切線難題”。
柔性生產是指多品種、小批量的按需生產方式,以此適應多變市的場需求和激烈的市場競爭。在柔性生產模式下,長則幾周,短則幾天,工廠就會接到新產品的生產需求。當產品的大小、規格總是在變,工廠的生產線就需要重新排布——這一過程稱之為“切線”。
如果采用機器人干活,每一次切線都需要重新將產線與機器人系統做適配。更要命的是,這周剛剛調試好的機械臂,很可能在下個月的切線中就不再適用了。對于工廠,尤其是中小型工廠來說,這是一筆不可承受之成本。
一來二去,這些工廠就干脆放棄機械臂,不如用人工來得靈活方便,很多機械臂也就落得個在工廠吃灰的
聯系作者
文章來源:甲子光年
作者微信:
作者簡介:
? 版權聲明
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,未經允許請勿轉載。
相關文章
暫無評論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