始終以解決具體場景中的需求點為核心目標,錨定融合大模型能力的切入點
原標題:AI爆火兩年,技術飛快跑,大模型突破商業化困局了嗎?
文章來源:愛范兒
內容字數:9839字
AI大模型:從實驗室到商業化落地的挑戰與機遇
ChatGPT的出現掀起了AI熱潮,兩年時間里,大語言模型的能力已從科幻走向現實。然而,大模型賽道也面臨著新技術如何轉化為新產品、滿足真需求并發展成商業生態的挑戰。這篇文章將探討大模型商業化的路徑,以及國內廠商在這一過程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。
1. 大模型商業化的十字路口
目前,基座模型競爭格局已趨于穩定,OpenAI領銜,其他廠商各有優勢。但競爭焦點已從參數規模和速度轉向如何將技術轉化為可用產品。哈佛商業評論指出,生成式AI應用多達100類,主要涵蓋技術問題解決、內容生產、客戶支持、學習教育和藝術創作等五大領域。雖然一些通用型和垂直型產品涌現,但訂閱模式并未廣泛接受,廣告植入時機尚不成熟,大模型商業化面臨巨大壓力。
2. To B業務:大模型商業化的突破口
與To C業務相比,To B業務展現出更強的增長潛力。財富500強企業對AI的關注度持續提升,生成式AI已成為企業關注的焦點。中國信通院預測,2026年超過80%的企業將使用生成式AI API或部署相關應用。To B業務更注重專業定制和效益反饋,大模型需要證明其能夠切實解決企業場景中的問題,提升效率和效益。
3. 騰訊混元:精準找到切角,實現技術落地
騰訊混元大模型在技術實力方面不容忽視。其通用文生文模型混元Turbo采用混合專家模型結構,在多個任務中展現出強大性能。騰訊云通過提供多種尺寸和類型的模型,結合其他AI產品和能力,幫助模型應用落地到具體場景中。騰訊的策略是聚焦特定行業和場景,逐步拓展。
4. 嚴肅場景與娛樂場景:兩種不同的應用方向
大模型的應用場景可分為嚴肅場景和娛樂場景。嚴肅場景例如企業核心業務運營,要求高準確性和可靠性;娛樂場景則包括機器人、陪伴類應用等。騰訊云幫助外呼服務商構建客服體系的案例,展示了大模型在嚴肅場景中的應用,以及克服性能和邏輯準確性挑戰的經驗。通過快速迭代,最終實現了人力成本大幅降低的效果。
5. 與小米的合作:精準定位,實現雙向奔赴
騰訊與小米的合作,是另一個成功的案例。小米希望在問答互動中引入大模型,而混元在AI搜索方面的能力正好滿足需求。雙方合作,通過細化場景需求,優化模型,最終實現了高準確率、快速響應的問答體驗。騰訊的內容生態為混元提供了豐富的數據支撐,成為其獨特的競爭優勢。
6. 持續迭代,提升泛化能力
大模型在不同行業和產品的落地,促進了技術自身成長。To C端的反饋可以優化模型,而To B業務對迭代速度和泛化能力的要求更高。 “少年得到”的作文批改功能應用了混元的多模態能力,通過持續迭代,準確率不斷提升。 服務更多企業客戶,也增強了模型的泛化能力,使其能夠從嚴肅場景擴展到娛樂、創意等更廣泛的場景。
7. 未來展望:走向更廣泛的應用場景
大模型未來發展方向是覆蓋更廣泛的應用場景,從嚴肅的商業場景拓展到娛樂、創意、內容生產等領域。這需要以解決具體場景需求為核心,并與應用軟件和硬件廠商合作,提供更貼近用戶日常生活的服務。快速迭代和自我提升能力,將成為大模型保持競爭優勢的關鍵。
聯系作者
文章來源:愛范兒
作者微信:
作者簡介:關注明日產品的數字潮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