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工智能是一種智慧存在,也是一種物理存
原標題:重磅新書 | 朱嘉明著《第三種存在:從通用智能到超級智能》
文章來源:大數據文摘
內容字數:6497字
《第三種存在:從通用智能到超級智能》核心觀點速覽
本書探討人工智能的演變、現狀及未來,核心觀點是人工智能的出現,催生了同時具備精神和物理特征的“第三種存在”,這是一種全新的存在形態,它與傳統的人類物理存在和精神存在截然不同。
人工智能:一種新型存在
作者認為,數千年來,人類文明建立在物理存在和精神存在兩種基礎之上。然而,人工智能,特別是深度學習、大語言模型的突破性進展,使其具備了像人一樣思考和行動的能力,從而形成了兼具精神和物理特征的“第三種存在”。這種存在并非簡單的物理或精神,而是“人工智能+人+環境”的復雜生態系統,三者之間相互嵌入。
大模型與具身智能的崛起
本書重點關注大模型及其應用,以及具身智能的興起。大模型的集群化和“樂高化”將推動數智融合時代到來。具身智能作為一種新物種,其發展趨勢和潛在影響值得深入探討。書中提到Sora模型能夠模擬物理世界,World Labs技術能夠從單一圖像生成交互式3D場景,以及英偉達的Cosmos世界模型,都展現了人工智能在模擬和創造物理世界的強大能力。
數智融合與經濟重構
人工智能對經濟的影響是全方位的,它不僅改變著傳統的經濟學原理,也重塑著經濟形態、金融體系、區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,對教育領域的沖擊尤為顯著。本書分析了人工智能對經濟的深層改造,并探討了如何推動數字化和智能化的雙重轉型,以及人工智能與可持續發展的融合。
人工智能對人類文明的影響
本書從人文藝術角度探討了人工智能對人類自身的影響,包括對科學研究方法、藝術發展、女性意識的改變,以及科幻小說和游戲所反映的深刻內涵。作者認為,人工智能將開啟向新人類的全面轉型,并對科學研究、藝術創作等領域產生深遠影響。同時,書中也反思了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倫理挑戰,例如“科學怪人”的隱喻,以及人工智能被資本裹挾和自然壟斷的風險。
人工智能的未來與治理
本書強調人工智能技術與擴展現實(ER)技術的結合,以及虛擬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。作者認為,人類正進入一個物理世界與虛擬世界并存甚至融合的時代,而人工智能技術將成為連接這兩個世界的橋梁。最后,本書呼吁加強人工智能治理的國際合作,避免人工智能被濫用,確保其可持續發展。
總而言之,本書以跨學科視角,結合歷史、現實和未來,對人工智能進行了全面的探討,并對人工智能的未來發展趨勢和潛在影響提出了警示和展望。
聯系作者
文章來源:大數據文摘
作者微信:
作者簡介:普及數據思維,傳播數據文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