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度對話國產AI眼鏡玩家:做到60分很難,不適合萌新創業。
原標題:AI眼鏡爆火!中國六大門派圍攻Meta,真正大BOSS還未進場
文章來源:智東西
內容字數:12073字
AI眼鏡:風口上的百萬級市場,通往千億的挑戰與機遇
2026年,AI眼鏡出貨量有望突破千萬級,遠超2024年的200萬副。這吸引了AR廠商、互聯網巨頭、手機廠商及AI創企等眾多玩家涌入,引發“百鏡大戰”后新的市場洗牌。然而,AI眼鏡的成功并非易事,其背后挑戰重重。
1. 做好AI眼鏡比眼鏡難得多
雖然AI眼鏡所需的光學、芯片等零部件產業鏈成熟,但要做好AI眼鏡體驗卻遠非易事。僅僅將現有方案組合,很難達到及格水平。AI眼鏡需要針對性的解決方案,在光學成像、屏幕顯示等方面仍面臨諸多技術難題。尤其在輕量化、日常佩戴的大趨勢下,性能、功耗、重量、續航等方面的平衡更是巨大挑戰。Meta Ray-Ban的成功更多源于其時尚屬性而非強大的AI功能。
2. AI眼鏡的優勢與市場潛力
AI眼鏡的優勢在于其輕便、高效的AI交互方式,以及收集高質量數據的能力。相比手機,眼鏡更貼近人機交互器官,能收集更豐富的數據信息。這對于AR/VR廠商、互聯網巨頭、AI創企等都具有極大吸引力。AI眼鏡市場價格區間寬泛,從百元級到萬元級都有可能出現。廠商們對未來市場規模普遍持樂觀態度,預計出貨量很快能達到千萬級。
3. 巨頭與創企的競爭格局
AI眼鏡賽道競爭激烈,AR眼鏡廠商、互聯網大廠、手機巨頭各有優勢和劣勢。手機廠商憑借在芯片、系統、影像技術方面的積累,以及與手機的互補性,被認為最有實力做好AI眼鏡。而對于初創公司而言,機會與挑戰并存,市場最終可能會向頭部玩家集中。大廠擁有更多資源和人才優勢,但技術創新才是最終勝負的關鍵。AI眼鏡賽道更像一場馬拉松,跑對方向比搶跑更重要。
4. AI眼鏡的未來:起飛還是曇花一現?
AI眼鏡并非新事物,但隨著大模型技術的加持,其功能和體驗得到顯著提升。目前市場仍處于發展初期,產品體驗良莠不齊。未來,AI眼鏡能否真正起飛,取決于能否解決技術難題,提供真正有用的AI功能,并滿足消費者的實際需求。雖然市場潛力巨大,但最終能否突破百萬級銷量,實現千萬級甚至更高的目標,還有待觀察。
聯系作者
文章來源:智東西
作者微信:
作者簡介:智能產業新媒體!智東西專注報道人工智能主導的前沿技術發展,和技術應用帶來的千行百業產業升級。聚焦智能變革,服務產業升級。